《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创刊于1998年,双月刊,医学学术期刊。以临床医学与保健医学为主题,设有述评、专题、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保健论坛等栏目,主要为从事医学与保健的临床和科研人员以及广大医疗保健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出版单位主题宣传优秀期刊”,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十佳皖版期刊”(自科类)称号、“安徽省优秀期刊奖”等。
信息公告
更多>>2025年第28卷第1期
(下载当期目录)
- 老年人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
- 马丽娜,邢怡文,张丽,陈彪,张存泰,于普林,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2025,28(1):1-12[摘要](148)[PDF](110)
- 中医湿痹新安医学特色技术规程的专家共识
- 2025,28(1):13-21[摘要](94)[PDF](76)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 2025,28(1):22-27[摘要](101)[PDF](101)
-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 陈勤,郑凯,张存泰
- 2025,28(1):28-32[摘要](368)[PDF](87)
-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指导
- 程雪霖,江孙芳
- 2025,28(1):33-36[摘要](90)[PDF](77)
- 老年人衰弱的干预研究新进展
- 赵双烨,申玉英
- 2025,28(1):37-42[摘要](121)[PDF](88)
- 基于CiteSpace的阿尔茨海默病并精神行为异常治疗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 方勇涛,吕继辉,席蕾,黄志勇,李沫,李文杰,时光,周燕谊
- 2025,28(1):43-48[摘要](85)[PDF](83)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腹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胡月青,吕继辉,杨燕英,李文杰,李沫,贾东梅,张艳辉
- 2025,28(1):49-53[摘要](92)[PDF](65)
-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 田蓉,吕继辉,李桂英,周薇,苏斯佳,李倩倩
- 2025,28(1):54-57[摘要](87)[PDF](75)
- 老年认知损害患者的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
- 王秋梅,李娇娇,刘晓红,孙晓红
- 2025,28(1):58-62[摘要](88)[PDF](67)
- 从“肾主骨”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张凤玲,杨青峰,张翔,刘耀忠,蒋宜伟
- 2025,28(1):63-66[摘要](80)[PDF](65)
- 老年人营养状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李娇娇,王秋梅
- 2025,28(1):67-71[摘要](83)[PDF](76)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 冯琳,李萌,潘浩东,王丽华,李千
- 2025,28(1):72-77[摘要](82)[PDF](77)
- “醒脑疏肝”针法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
- 刘乐,朱宗俊,罗金发,陈瑞全,肖洪波
- 2025,28(1):78-82[摘要](79)[PDF](62)
- 宿主DNA甲基化预测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转归及风险模型构建
- 方秋悦,余志成,王晓丽,李敏,张秀云,洪慧,陈峥峥,彭程,周颖,赵卫东
- 2025,28(1):83-88[摘要](78)[PDF](61)
- Aβ与Tau蛋白水平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 梅可乐,赵艳莉,葛宁,高浪丽,岳冀蓉
- 2025,28(1):89-91[摘要](73)[PDF](57)
-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 曲思澄,鲁美彤,田媛,臧红松,林娜,张兴
- 2025,28(1):92-97[摘要](76)[PDF](86)
- 门诊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性的调查研究
- 刘文凯,朱虚阳,王伟娇,彭义维,田念,秦侃
- 2025,28(1):98-102[摘要](80)[PDF](64)
- 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王梦圆,陈佳龙,钟雪峰,方创森,李燕明
- 2025,28(1):103-109[摘要](80)[PDF](66)
- 基于聚类分析探索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中医临床特征
- 余祥丰,朱睿,张帅阳,徐焰龙,晏军
- 2025,28(1):110-113[摘要](70)[PDF](5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董崇周,黄海泉,章结楼,谢莉萍,周婉,叶山东
- 2025,28(1):114-117[摘要](94)[PDF](86)
-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的研究
- 杨月,梁秀婷,王盈盈,梅紫霜,张波
- 2025,28(1):118-119[摘要](83)[PDF](63)
- 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尿酸、脂代谢变化及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 王聪,王琴,郑凤鸣,朱黎焱,张方楹,虞洁,金厦
- 2025,28(1):120-124[摘要](82)[PDF](60)
- 基于血尿素氮构建列线图模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性危重症的预测价值
- 朱瑞,尹丹乔,王翠,朱芙蓉,汪艳,胡少华
- 2025,28(1):125-130[摘要](77)[PDF](63)
- 预后营养指数术前评估胆管细胞癌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 刘彦立,饶乐,曲宝林,俞伟,张倩,刘芳
- 2025,28(1):131-133[摘要](78)[PDF](55)
- 生命末期医疗费用的研究进展
- 金爽,刘晓红
- 2025,28(1):134-139[摘要](91)[PDF](94)
- 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 孔维娜,要攀彪,李刚,胡蕊
- 2025,28(1):140-144[摘要](109)[PDF](80)
诊疗方案
专论
认知功能障碍
论著
临床研究
综述
- 老年人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
- 马丽娜,邢怡文,张丽,陈彪,张存泰,于普林,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otoric cognitive risk syndrome,MCR)是一种以步速缓慢、主观认知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正常、无痴呆为特征的综合征,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MCR受衰老、慢性疾病、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老年人跌倒甚至死亡等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风险。然而,目前对于MCR的识别、诊断及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及健康管理方法。该共识专家组查阅国内外文献,综合循证医学证据并反复论证,提出老年人MCR健康管理指导意见,旨在为老年MCR人群提供规范化的健康管理策略,延缓痴呆发生,维持内在能力,促进健康老龄化。
- 2025  Vol.  28(1):    1-12
    [摘要](148)     [PDF](110) - 中医湿痹新安医学特色技术规程的专家共识
- 痹病是以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湿痹则是病因以湿邪为主的三级痹病。新安医学针对湿痹的特色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实施方案和规范标准。该文依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通过指导专家的精心指导、共识专家的广泛论证,形成以中医湿痹新安医学特色技术规程为主题的专家共识,包含背景概述、临床证型表现、技术管理原则和技术管理规程4个共识内容,为临床上提供标准统一的中医湿痹新安医学特色技术规程。
- 2025  Vol.  28(1):    13-21
    [摘要](94)     [PDF](76)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增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两者具有病理生理学关联。随着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程的增长,其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指南内容涉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康复等,旨在为中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规范诊疗提供参考,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
- 2025  Vol.  28(1):    22-27
    [摘要](101)     [PDF](101) 专论
-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 陈勤,郑凯,张存泰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常见老年人心理问题包括心境障碍(如抑郁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如恐惧性障碍和焦虑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常见综合征(睡眠障碍与谵妄)。该文旨在探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 2025  Vol.  28(1):    28-32
    [摘要](368)     [PDF](87) -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指导
- 程雪霖,江孙芳
-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疾病负担十分沉重,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约占全球的一半,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也对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肝癌起病常具有隐匿性,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生存率显著降低。肝癌的筛查对于高危人群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提高早期肝癌的确诊率,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我国现阶段肝癌筛查的覆盖率并不理想。该文将从肝癌早筛的目标人群、基础筛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及潜在的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肝癌筛查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提升我国肝癌早筛的覆盖率,降低肝癌疾病负担。
- 2025  Vol.  28(1):    33-36
    [摘要](90)     [PDF](77) - 老年人衰弱的干预研究新进展
- 赵双烨,申玉英
- 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机体耐受力下降、抗应激能力减退、机体易损性增加的非特异性临床状态。衰弱会增加老年人跌倒、住院、残疾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对衰弱的老年人进行早期干预,对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减轻医疗系统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衰弱的干预模式以营养联合运动干预为主,一些研究也探讨了口腔健康、社会支持、药物管理在衰弱干预中的价值。该文介绍了近年来老年人衰弱的干预研究进展,旨在为改善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2025  Vol.  28(1):    37-42
    [摘要](121)     [PDF](88) 认知功能障碍
- 基于CiteSpace的阿尔茨海默病并精神行为异常治疗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 方勇涛,吕继辉,席蕾,黄志勇,李沫,李文杰,时光,周燕谊
- 目的 分析近20年国内外阿尔茨海默病(AD)并精神行为异常(BPSD)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并收录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18日AD并BPSD治疗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2 R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纳入CNKI数据库中文文献196篇,WOS数据库英文文献103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基本稳定。发文空间分布分析显示,WOS数据库内英国发文量最多(24篇),其次为日本(13篇),我国发文量(5篇)排名第十。CNKI中有3家机构发文量居前(各3篇),其合作中心度几乎为0。关键词聚类及突现词分析示:研究热点均集中在精神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等。国内研究者关注药物的联合治疗(精神类药物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国外研究者更倾向于单药治疗的研究。可预测药物治疗仍是未来国内外AD并BPSD治疗的主要研究热点。国外研究者对AD患者生活质量、照护的关注比国内早,非药物干预、传统中医中药将是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结论 发文量分析显示,中国在AD并BPSD治疗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10年发文量逐渐超过国外研究者。英国是在该研究领域研究最多、与他国合作最广泛的国家。我国机构间合作微弱,跨区域间合作几乎为零,需加强国内外多中心机构合作。
- 2025  Vol.  28(1):    43-48
    [摘要](85)     [PDF](83)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腹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胡月青,吕继辉,杨燕英,李文杰,李沫,贾东梅,张艳辉
-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腹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到北京老年医院就诊62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匹配同期就诊的62例认知正常老人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体重、身高、腰椎(L2~4)BMD、腹部总脂肪面积(TAA)、内脏脂肪面积(VAA)、皮下脂肪面积(SAA)的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内壁比(V/S);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腰椎BMD与腹部脂肪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的体重、BMI、腰椎BMD(BMDL2、BMDL3、BMDL4及平均BMD)以及SA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A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组中,BMDL2(r=0.26,P <0.05)、BMDL4(r=0.29,P <0.05)及平均BMD与性别呈正相关(r=0.27,P<0.05),而BMDL4下降与VAA的增加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 相较于认知正常的老人,AD患者的体重、BMI、腰椎BMD和皮下脂肪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内脏脂肪含量增加,且与BMDL4的下降呈负相关。
- 2025  Vol.  28(1):    49-53
    [摘要](92)     [PDF](65) -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 田蓉,吕继辉,李桂英,周薇,苏斯佳,李倩倩
-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治疗的95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肺炎相关特征、检查检验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难治性肺炎组放置胃肠管、咳嗽反射消失、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CURB-65评分、坠积性肺炎表现、大量胸腔积液、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等均高于非难治性肺炎组(均P<0.05),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低于非难治性肺炎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前白蛋白降低(OR=0.979,95%CI:0.962~0.997,P=0.023)、心功能不全(OR=7.779,95%CI:1.101~54.982,P=0.040)、大量胸腔积液(OR=14.223,95%CI :1.783~113.436,P=0.012)的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更易发生难治性肺炎。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降低、并发心功能不全、大量胸腔积液是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 2025  Vol.  28(1):    54-57
    [摘要](87)     [PDF](75) - 老年认知损害患者的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
- 王秋梅,李娇娇,刘晓红,孙晓红
- 目的 探讨认知损害患者的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住院且有老年综合评估数据的497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认知损害患者的老年综合征及躯体功能相关状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认知损害与老年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497例患者中,男性占47.1%,年龄75.0(69.0,81.0)岁;176例(35.4%)有认知损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95.0(75.0,100.0)分;认知损害患者感官功能(视力、听力、嗅觉和味觉)明显下降的发生率均大于10%;营养不良(16.8%)和营养不良风险(34.1%)、尿失禁(34.1%)、便秘(34.7%)和大便失禁(9.1%)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认知损害老年人的握力、步速、5次起坐测试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听力下降(OR=2.38,95%CI:1.09~5.18,P=0.029)、尿失禁(OR=1.46,95%CI: 1.09~1.95,P=0.012)和营养不良(OR=1.44,95%CI:1.03~2.02,P=0.032)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结论 认知损害患者的老年综合征罹患率很高,需要进行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管理。
- 2025  Vol.  28(1):    58-62
    [摘要](88)     [PDF](67) - 从“肾主骨”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张凤玲,杨青峰,张翔,刘耀忠,蒋宜伟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骨量低和骨骼结构受损而导致骨骼脆弱。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2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肾主骨”理论指导下治疗OP效果显著。鉴于此,该文从“肾主骨”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总结AD与OP的相关性,以期为OP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2025  Vol.  28(1):    63-66
    [摘要](80)     [PDF](65) - 老年人营养状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李娇娇,王秋梅
- 目的 探讨老年人营养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估认知功能,Fried衰弱量表评估衰弱状态,营养评估使用微营养评估量表简表(MNA-SF);并收集患者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结果 共纳入425例老年患者,中位年龄76岁;其中认知功能正常且强壮者294例(69.2%),仅衰弱者31例(7.3%),仅认知障碍者77例(18.1%),认知障碍且衰弱者23例(5.4%)。单因素分析显示,各组间的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状态评估有明显差异(P<0.01)。上述4组的MNA-SF评分中位值分别为12、11、10和7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6.8%、56.0%、71.4%和81.8%,其中认知障碍且衰弱组老年人MNA-SF评分最低,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疾病负担后,营养状态评分与仅认知障碍(OR=0.84,95%CI:0.78~0.91)、仅衰弱(OR=0.79,95%CI:0.71~0.89)和认知障碍且衰弱(OR=0.71,95% CI:0.62~0.80)独立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独立于衰弱,老年人营养状态与认知功能相关。
- 2025  Vol.  28(1):    67-71
    [摘要](83)     [PDF](76) 论著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 冯琳,李萌,潘浩东,王丽华,李千
- 目的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获取汇总统计数据,以基因决定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血清水平为暴露因素,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为结局,使用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法等5种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并对结果进行了包括Cochran′s Q检验、MR-Egger截距测试等多项敏感性分析,筛查结果是否存在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以确保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IVW分析显示,遗传预测的高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5与多发性硬化患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42,OR=1.121,95%CI:1.004~1.252),敏感性分析显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或异质性。此外,反向MR分析显示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论 血清IGFBP-5水平升高是多发性硬化的危险因素。
- 2025  Vol.  28(1):    72-77
    [摘要](82)     [PDF](77) - “醒脑疏肝”针法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
- 刘乐,朱宗俊,罗金发,陈瑞全,肖洪波
- 目的 观察“醒脑疏肝”针法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一科收住的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康复支持、普通针刺等常规治疗,针对基础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每次20 mg,1次/d,清晨服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醒脑疏肝”针法(针刺百会穴、神庭穴、四神聪、太冲穴等穴位,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Barthel),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5-HT、NE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AMD、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高(P<0.05);治疗后,2组间HAMD、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30/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5-HT、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清5-HT、NE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2组间治疗1个月后血清5-HT、NE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脑疏肝”针法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口服,其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5-HT、NE浓度有关。
- 2025  Vol.  28(1):    78-82
    [摘要](79)     [PDF](62) - 宿主DNA甲基化预测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转归及风险模型构建
- 方秋悦,余志成,王晓丽,李敏,张秀云,洪慧,陈峥峥,彭程,周颖,赵卫东
- 目的 构建模型并验证宿主DNA六基因甲基化预测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转归的能力,为子宫颈病变的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00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在采取锥切干预前进行了六基因甲基化检测,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将六基因甲基化结果结合每个标本在手术治疗前后的病理结果对比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后构建锥切术后病理转归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后获得校准曲线。结果 甲基化结果(P<0.05,AUC=0.848,95%CI:0.813~0.884)相较于人乳头瘤病毒(P<0.05,AUC=0.540,95%CI:0.512~0.568)、液基细胞学(P<0.05,AUC=0.609,95%CI:0.566~0.653)能够有效预测子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理转归。通过列线图建立子宫颈病变锥切前后病理变化的风险模型,C-index为0.905,可以有效预测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变化风险,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展现出风险模型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宿主DNA六基因甲基化检测对子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理转归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早期评估子宫颈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诊疗思路和预测方法,指导临床诊疗策略。
- 2025  Vol.  28(1):    83-88
    [摘要](78)     [PDF](61) - Aβ与Tau蛋白水平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 梅可乐,赵艳莉,葛宁,高浪丽,岳冀蓉
- 目的 研究老年谵妄患者血浆Aβ和Tau蛋白水平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96例患者,采用单分子免疫阵列(Simoa)测量血浆中Tau蛋白、Aβ40和Aβ42含量,比较谵妄发病组(32例)、谵妄好转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间生物标志物水平,并分析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对谵妄的诊断价值。结果 谵妄发病组的血浆Tau蛋白、Aβ40、Aβ42水平高于对照组(Tau蛋白:P=0.01,Aβ40:P=0.001,Aβ42:P<0.001),谵妄好转组血浆Tau蛋白、Aβ40和Aβ42水平与谵妄发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u蛋白:P=0.256,Aβ40:P=0.834,Aβ42:P=0.913)。ROC分析结果显示,谵妄期间血浆Tau蛋白和Aβ40、Aβ42水平对谵妄均有诊断价值。结论 血浆Aβ和Tau蛋白的水平变化有助于早期判断谵妄,同时为研究谵妄的发病机制和谵妄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 2025  Vol.  28(1):    89-91
    [摘要](73)     [PDF](57) 临床研究
-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 曲思澄,鲁美彤,田媛,臧红松,林娜,张兴
-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30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内部验证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5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外部验证组。内、外部验证组患者根据治疗后的死亡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治愈)和预后不良亚组(死亡)。内部验证组中预后良好亚组86例,预后不良亚组44例;外部验证组中预后良好亚组43例,预后不良亚组22例。收集并比较内、外部验证组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在内、外部验证组中验证。结果 内、外部验证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亚组年龄≥70岁、中重度呼吸衰竭、免疫麻痹、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25分、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计数≤150×109/L、2 h血乳酸清除率≤10%、白蛋白<34 g/L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年龄≥70岁、中重度呼吸衰竭、免疫麻痹、APACHE Ⅱ评分>25分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内、外部验证组中均与理想曲线接近。内部验证组的χ2=6.475,P=0.594,AUC=0.906(95%CI:0.853~0.958);外部验证组的χ2=7.283,P=0.400,AUC=0.900(95%CI:0.818~0.981)。结论 年龄≥70岁、中重度呼吸衰竭、免疫麻痹、APACHE Ⅱ评分>25分是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一致性较好。
- 2025  Vol.  28(1):    92-97
    [摘要](76)     [PDF](86) - 门诊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性的调查研究
- 刘文凯,朱虚阳,王伟娇,彭义维,田念,秦侃
- 目的 调查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的现状,探讨不适当用药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的526例老年共病多重用药患者电子病历。对患者使用药品进行分类统计;使用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量化患者死亡风险;Beers标准(2023版)评估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风险;抗胆碱能认知负担量表(ACB)评估患者抗胆碱能风险;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526例患者患病种类为(4.14±1.37)种,使用的药品种类数为(12.48±5.88)种;发生PIM风险422例,占比总入组病例数的80.23%;PIM发生风险主要分布在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124例)及抗血栓药(107例)。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患病种类数、使用药品种类数是PIM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ACB评分显示,入组患者中大部分存在抗胆碱能认知风险(320例,60.84%)。aCCI评分显示,入组患者共病情况严重(≥7分,210例),10年生存率较低。结论 老年共病多重用药人群PIM发生率高,抗胆碱能认知负担风险较高。性别、患病种类数、使用药品种类数是PIM发生的影响因素。
- 2025  Vol.  28(1):    98-102
    [摘要](80)     [PDF](64) - 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王梦圆,陈佳龙,钟雪峰,方创森,李燕明
-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是否可作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从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中提取561例被诊断为CLA-BSI的患者基本信息,以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幸存组(516例)和死亡组(45例),比较2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WBC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计量反应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WBC作为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的最佳截断值。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分组后的WBC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年龄、性别、脓毒性休克、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和CLA-BSI致病菌进一步行亚组分析,以确定混杂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7)、WBC(OR=1.05,95%CI:1.01~1.08)及SOFA评分(OR=1.23,95%CI:1.12~1.35)是CLA-BS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RCS分析显示,WBC和院内死亡间无明显非线性计量反应关系(P=0.064)。WBC预测院内死亡的 ROC曲线分析显示截断值为11.65×109/L。在男性和女性、年龄较大(≥60岁)或 SOFA 评分>6的亚组中WBC<11.65×109/L对院内死亡均具有保护作用(分别为OR=0.20,95%CI:0.07~0.59;OR=0.19,95%CI:0.07~0.48;OR=0.15,95%CI:0.06~0.36;OR=0.18,95%CI:0.07~0.42)。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亚组中,WBC<11.65×109/L 的患者具有更低的院内死亡风险(OR=0.16,95%CI:0.07~0.41)。结论 WBC<11.65×109/L是CLA-BS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特别是在年龄≥60岁、SOFA评分>6分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中。
- 2025  Vol.  28(1):    103-109
    [摘要](80)     [PDF](66) - 基于聚类分析探索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中医临床特征
- 余祥丰,朱睿,张帅阳,徐焰龙,晏军
- 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探索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证候特点。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设计,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病中心收治的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信息,聚类分析总结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证候特点。结果 将35个高频次症状分为4类,代表不同证候类型:第一类,肺脾气虚兼痰湿;第二类,肺、脾、肾虚兼痰热;第三类,肺、脾、肾虚兼阴伤;第四类,肺、脾、肾虚日久。结论 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肺、脾、肾三脏虚兼见痰湿、痰热及阴伤,基本病机是虚实夹杂、正虚邪积。
- 2025  Vol.  28(1):    110-113
    [摘要](70)     [PDF](5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董崇周,黄海泉,章结楼,谢莉萍,周婉,叶山东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UHR)与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6例T2DM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下肢血管B超检查结果,分为单纯T2DM患者组(T2DM组,65例)、T2DM合并LEAD患者组(LEAD组,6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计算UHR。结果 LEAD组患者年龄、病程、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血尿酸、UHR均高于T2DM组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T2DM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HR与TG、SCr及Cys C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HR和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影响因素。结论 UHR与T2DM患者发生LEAD相关,可作为预测LEAD发生的指标。
- 2025  Vol.  28(1):    114-117
    [摘要](94)     [PDF](86) -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的研究
- 杨月,梁秀婷,王盈盈,梅紫霜,张波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超适应证患者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治疗的护理措施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镜中心实施EFTR切除的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肿瘤位于直肠2例,阑尾口1例,升结肠1例,降结肠1例。5例EFTR手术均获成功并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26~50 min。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和穿孔,有1例出现术后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安全出院。结论 EFTR治疗结直肠癌效果较好,充分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 2025  Vol.  28(1):    118-119
    [摘要](83)     [PDF](63) - 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尿酸、脂代谢变化及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 王聪,王琴,郑凤鸣,朱黎焱,张方楹,虞洁,金厦
- 目的 探究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尿酸、脂代谢变化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根据MS发生情况分为MS组(38例)及非MS组(122例),比较2组老年人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尿酸、脂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对老年人出现MS的预测价值及MS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MS组及非MS组的临床资料,对老年人出现M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S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大于非MS组,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非MS组(均P<0.05)。联合指标预测M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尿酸、脂代谢指标单独预测(P<0.05)。腹部内脏脂肪厚度与尿酸、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尿酸水平与TC水平呈正相关(P<0.05)。MS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值大于非MS组,腹部内脏脂肪厚度≥41.67 mm、尿酸≥329.74 μmol/L、TC≥5.85 mmol/L、TG≥2.46 mmol/L、LDL-C≥2.81 mmol/L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42 mmol/L的人数比例高于非MS组(P<0.05)。年龄较大、BMI值较大及腹部内脏脂肪厚度≥41.67 mm、尿酸≥329.74 μmol/L、TC≥5.85 mmol/L、TG≥2.46 mmol/L与MS发生风险升高有关(P<0.05)。结论 老年人群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增加、尿酸水平升高及脂代谢异常是老年人出现MS的危险因素。腹部内脏脂肪厚度、尿酸、脂代谢指标检测对MS发生具有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对MS发生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检测。
- 2025  Vol.  28(1):    120-124
    [摘要](82)     [PDF](60) - 基于血尿素氮构建列线图模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性危重症的预测价值
- 朱瑞,尹丹乔,王翠,朱芙蓉,汪艳,胡少华
- 目的 探讨血尿素氮(BUN)与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慢重症(CCI)之间的关系,评价基于血尿素氮联合相关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Ⅳ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9年的9 9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BUN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UN<1.8 mg/L)、B组(1.8 mg/L≤BUN≤3.0 mg/L)和C组(BUN>3.0 mg/L)。研究纳入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脓毒症患者,排除反复住入重症医学科、存活时间少于24 h、缺少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记录或BUN的患者。结局指标为患者发生CC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对发生CCI的影响,结合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以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情况,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辨别力。结果 与B、C组比较,A组患者的CCI发生率明显下降(A组:12.0%,B组:15.8%,C组:23.0%),且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得分[A组:36(30,42)分,B组:38(32,45)分,C组:47(40,54)分]、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系统评分[A组:4(2,6)分,B组:4(3,7)分,C组:7(5,9)分]、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A组:32(27,38)分,B组:34(29,40)分,C组:36(30,43)分]均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UN增加是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独立预测因子。1.8 mg/L≤BUN≤3.0 mg/L的OR值为1.307,95%CI:1.117~1.529;BUN>3.0 mg/L的OR值为2.069,95%CI:1.170~2.437,P<0.001。以最终结果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AUC为0.711。结论 BUN增加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独立预测指标。BUN相关列线图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发生CCI的风险。
- 2025  Vol.  28(1):    125-130
    [摘要](77)     [PDF](63) - 预后营养指数术前评估胆管细胞癌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 刘彦立,饶乐,曲宝林,俞伟,张倩,刘芳
-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术前评估胆管细胞癌(CCA)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3年间经病理确诊的384例CCA根治性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计算P值进行单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NI预后评估效能,并用多元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预测2年总生存期最佳PNI截断值为46.48,最高Youden指数为0.26,灵敏度为49.4%,特异性为76.6%,曲线下面积为0.65。结论 PNI是CCA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因素。PNI术前评估有助于对CCA患者预后判断。
- 2025  Vol.  28(1):    131-133
    [摘要](78)     [PDF](55) 综述
- 生命末期医疗费用的研究进展
- 金爽,刘晓红
-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生命末期的高额医疗花费给家庭经济和国家医保带来了巨大压力。许多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医疗因素都能够影响生命末期的医疗费用,而安宁缓和医疗有望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该文将列举生命末期医疗费用领域所涉及的基础概念,梳理国内外重要研究,并简要讨论今后研究需关注的要点,供临床工作者了解生命末期医疗费用的研究进展。
- 2025  Vol.  28(1):    134-139
    [摘要](91)     [PDF](94) - 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 孔维娜,要攀彪,李刚,胡蕊
- 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老年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治疗方法,深入探讨了老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并针对老年睡眠障碍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治疗策略,为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2025  Vol.  28(1):    140-144
    [摘要](109)     [PDF](80)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