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告
论文推荐:微小RN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6-29 点击数量:6042
刘德军1,孙雪林2,叶平1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853;2.北京医院药学部)
导 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及外周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其特点是受累的大、中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物质积聚,进而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及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乃至血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因素、多个环节共同作用引起的系统性病变,其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一旦发病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治疗,给人类健康和社会保障带来沉重负担,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微小RNA(简称miRNA)是一类长18~22个核苷酸的内生性单链成熟非编码RNA,大部分定位于基因间区域,少部分位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内含子或外显子区域,其内部的2~8个核苷酸是连续高度保守的“种子序列”,可以精确匹配识别靶标序列,对生物进化起关键作用。目前观点认为微小RNA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和破裂等各个具体阶段的调控。本文综述部分有代表性的微小RNA对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斑块发生发展及破裂所发挥的调控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预后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刘德军,主任医师,Email:liudejun6721@126.com
通信作者:叶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eping@sina.com
(见《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