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期刊信息

  • 主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

    北京医院
    中共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

  • 承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 编委会主任

    黄洁夫

  • 总编辑

    殷实

  • 编辑部主任

    王静

  • 电话

    0551-62608457

  • 电子邮箱

    J.C.Healthcare@163.com

  • 通信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 1 号 715 信箱

  • 邮编

    230001

  •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2-6790

    CN 34-1273/R

下载专区

更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创刊于1998年,双月刊,医学学术期刊。以临床医学与保健医学为主题,设有述评、专题、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保健论坛等栏目,主要为从事医学与保健的临床和科研人员以及广大医疗保健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出版单位主题宣传优秀期刊”,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十佳皖版期刊”(自科类)称号、“安徽省优秀期刊奖”等。

更多>>

信息公告

更多>>

2025年第28卷第2期

(下载当期目录)

    诊疗方案
  •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相关性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相关性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以中西医结合诊疗为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共识会议法形成推荐意见。该指南内容涉及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相关性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西医治疗、中医辨证康复等。该指南的制订旨在为我国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相关性糖尿病足的规范诊疗提供参考,致力于提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变相关性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
    2025  Vol.  28(2):    145-156    [摘要](41)    [PDF](33)
  • 基于新安医学理论诊治寒痹的专家共识
    丁香,刘健,万磊
    痹病以肢节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寒痹为其重要分支。新安医学在治疗痹病独具特色,在驱邪的同时更注重体虚的调摄,基于补脾驱邪进行寒痹论治,治疗效果显著。该共识是在文献回顾和临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的,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基于新安医学理论对寒痹的基本证候特征、临床治疗方法和处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评价,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且规范化的临床诊治方案。
    2025  Vol.  28(2):    157-162    [摘要](23)    [PDF](21)
  • 糖尿病合并肌少症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倪青,张弘
    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是糖尿病患者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文从中医治疗角度探讨了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治疗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2025  Vol.  28(2):    163-167    [摘要](29)    [PDF](23)
  • β-羟基-β-甲基丁酸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中应用进展
    玉燕萍,郑松柏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如不及时干预极易发展为衰弱和失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预期寿命。目前,肌少症的干预策略以营养支持和运动疗法为核心,尚缺乏针对性的有效药物。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作为亮氨酸的代谢产物,通过抗分解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重机制,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产生一定的保护甚至“增肌”作用。HMB作为膳食补充剂和口服营养补充剂的添加剂已广泛应用多年,但其对于肌少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文对HMB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5  Vol.  28(2):    168-172    [摘要](30)    [PDF](23)
  • 肌少症发生风险的多维度评估及干预策略
    毕雨晴,殷实
    肌少症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量和力量逐渐降低,不仅会引起跌倒、骨折、身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还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率增加等相关。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年龄、性别、体型和体力活动等是肌少症的影响因素,但仍有大量影响因素未研究清楚。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早期生命阶段的环境因素(如出生体重和婴儿期生长)可能对成年后的肌肉力量有长期影响。该文旨在从多维度视角探讨不同层面、不同生命时期的各种影响因素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做出减少肌少症风险的针对性干预策略。
    2025  Vol.  28(2):    173-180    [摘要](27)    [PDF](22)
  • 肝硬化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崔延飞,吉英杰,卿松,付渊洁,张晶,刘丽,毕茜,程勇前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22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基本信息、生化指标以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依据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40例)和无肌少症组(82例),进一步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合并肌少症的风险因素。结果 肝硬化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率为32.7%;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体重较轻、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较高,血白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胆碱酯酶、钙离子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OR=0.785,95%CI:0.652~0.945,P=0.011)及合并消化道出血(OR=264.059,95%CI:6.495~10 735.586,P=0.003)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降低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2025  Vol.  28(2):    181-185    [摘要](26)    [PDF](26)
  • 肌少症视角下的慢性疾病防控
    俞欣悦,张勤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肌少症作为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而备受关注。肌少症与慢性疾病两者存在双向关联。该文以肌少症为观察点,介绍肌少症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肌少症干预对改善慢性疾病预后的意义。
    2025  Vol.  28(2):    186-190    [摘要](32)    [PDF](19)
  • 血浆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人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宋雨,刘盼,潘一鸣,张亚欣,陈雨濛,李静,马丽娜
    目的 探讨血浆动脉硬化指数(AIP)与老年人肌少症的关联性。方法 该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连续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 055例年龄≥60岁的患者。对患者进行肌少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肌少症组(153例)和非肌少症组(902例)。检测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计算AI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P与肌少症的关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肌少症组的AIP(-0.12±0.28)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0.09±0.2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AIP水平与较低的肌少症风险独立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AIP与四肢骨骼肌质量(r=0.239,P<0.001)、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0.260,P<0.001)及握力(r=0.111,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中,较高的AIP与较低的肌少症风险独立相关,提示脂代谢可能在肌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2025  Vol.  28(2):    191-195    [摘要](28)    [PDF](23)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碧娟,顾俊,苏建培,武琪,王志敏,陈玉兰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衰弱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13例老年CHF患者,用东华原DBA-210人体成分分析仪完成入选患者四肢肌肉指数(ASMI)测定,结合6 m步行试验(步速)、握力测定,筛选出其中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同时根据FRAIL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衰弱筛查,比较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的衰弱发生率、ASMI、步速、握力、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白蛋白水平。并对住院老年CHF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CHF合并衰弱时,肌少症发生率高于非合并衰弱者(65.00%与20.26%,P<0.001);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比较,在年龄、ASMI、步速、握力、NT-proBNP、白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CHF患者,年龄是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高ASMI、步速快、高握力、高白蛋白是老年CHF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CHF患者特别是高龄、合并衰弱、营养不良、运动能力低下的患者,需要及时筛查肌少症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
    2025  Vol.  28(2):    196-199    [摘要](30)    [PDF](31)
  • 专论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的制订意义
    刘幼硕
    随着我国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危重症住院患者也出现老龄化趋势。营养支持治疗是具有营养风险或合并营养不良老年危重患者综合救治的重要部分。科学、规范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改善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非常重要。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发起,组织多学科专家制订的《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以下简称 《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33条推荐意见,涵盖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管理原则、治疗时机与途径、营养需求、血糖管理、合并肌少症、出院后营养干预以及临床监测六大方面。该文阐述了《指南》的制订背景、过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老年医学和多学科协作提供依据,优化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从而提高其临床获益及生活质量。
    2025  Vol.  28(2):    200-202    [摘要](30)    [PDF](24)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病管理策略
    侯银静,秦明照
    伴随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冠心病、心房颤动和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些疾病常与多种慢性病共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当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病管理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策略。该文旨在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共病管理策略,归纳总结全面且个体化的实践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以期改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2025  Vol.  28(2):    203-207    [摘要](27)    [PDF](22)
  • 老年厌食症研究进展
    冯高洁,孙晓红,刘晓红
    老年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以老年人食欲减低、摄食减少为特征的病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老年厌食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包括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因素的综合效应。该文将从发生机制、筛查及评估等方面综述老年厌食症研究进展。
    2025  Vol.  28(2):    208-213    [摘要](33)    [PDF](28)
  • 论著
  • 门诊老年人衰弱与口腔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徐立宇,管惠兰,王燕燕,杨影红,徐国超,章洁
    目的 探讨口腔门诊老年患者口腔健康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为构建衰弱多学科防控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2月到2023年3月在浙江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575例≥65岁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衰弱量表评估衰弱状态,口腔检查评估自然牙数量、牙周健康状况、咀嚼能力、口干及义齿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健康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575例研究对象年龄65~95(77.6±6.4)岁,衰弱检出率为20.9%(120/575)。口腔健康评估显示,83.1%患者自然牙存留数<21颗,29.0%患者存在咀嚼能力下降。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与增龄、咀嚼能力下降、牙列缺损和临床附着丧失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OR=1.863,95CI:1.374~2.525,P<0.001)与咀嚼能力下降(OR=1.416,95%CI:1.298~1.825,P<0.001)是衰弱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具有21颗及以上牙齿的老年患者,牙列缺损者发生衰弱的风险增高(有0颗:OR=2.785,95%CI:1.329~4.590,P<0.001;有1~10颗:OR=1.968,95%CI:1.271~2.993,P=0.022;有11~20颗:OR=2.031,95%CI:1.008~3.591,P=0.017)。结论 年龄、牙列缺损和咀嚼能力下降是门诊老年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口腔健康管理应纳入老年衰弱综合干预策略。
    2025  Vol.  28(2):    214-217    [摘要](34)    [PDF](23)
  •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长期后遗症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高峰,黎俊,苏思贞,李明哲,姜振东,唐春莲,张智博,梅欢,高楠,吴水琳,李相友,鲍彦平
    目的 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长期躯体及精神后遗症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招募2023年1月10日至4月30日武汉市洪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包括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者、早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者、奥密克戎感染者和重复感染者),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状况问卷、临床资料等综合评估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后遗症情况。结果 共纳入713例当地老年居民,未感染组42例,早期感染组90例,奥密克戎感染组460例,重复感染组121例;发现相较于未感染组,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后遗留长期躯体及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感染者遗留长期躯体症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原有躯体疾病史和精神疾病史的感染者遗留长期躯体及精神症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老年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留长期躯体和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发生长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有既往存在躯体疾病史、精神疾病史和女性。
    2025  Vol.  28(2):    218-223    [摘要](24)    [PDF](25)
  • 尿碘与尿碘肌酐比和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婕,袁晓婧,张子辰,叶山东,周婉
    目的 探讨尿碘(UIC)与尿碘肌酐比(UI/Cr)和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该研究是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健康体检者和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46例。所有人进行血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UIC、UI/Cr检测及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甲状腺功能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甲亢组、结节组、甲亢合并结节组。采用非参数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4组间的一般数据,以及UIC和UI/Cr水平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4组间UIC及UI/Cr与不同甲状腺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UIC、UI/Cr对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影响,以UIC分层分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UI/Cr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 甲亢合并结节组UI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结节组,结节组UI/Cr显著高于对照组、甲亢组。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UI/Cr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结节组UIC、甲亢合并结节组UI/Cr与FT3水平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IC水平(OR=1.986,95%CI:1.384~2.848,P<0.001)是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危险因素,UI/Cr水平(OR=1.002,95%CI:1.000~1.003,P=0.022)是患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 UIC、UI/Cr可用于甲状腺疾病碘营养状况的评估。高碘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患病的危险因素,同时碘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
    2025  Vol.  28(2):    224-229    [摘要](32)    [PDF](26)
  •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女性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吴会生,程俊,代文龙,彭悦,李奥文,李魏,吴晋杰,郭培培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女性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4年7月至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女性患者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组(观察组,40例)和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组(对照组,40例)。采用共识睡眠日记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部分评估2组患者检查前1 d和检查后第1、3、7天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状态。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依托咪酯使用剂量,围术期不良反应和患者、内镜医师和麻醉医师满意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后第1、3、7天的睡眠质量更高,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部分评分更低(P<0.05),依托咪酯使用量更少(P<0.05),内镜医师和麻醉医师满意率更高(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与舒芬太尼比较,使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依托咪酯的老年女性在无痛胃镜检查后睡眠质量更好、焦虑情绪更少,且依托咪酯使用量更小、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25  Vol.  28(2):    230-233    [摘要](29)    [PDF](26)
  • 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积极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江琳,陈娇龙,华玲,郑冬琴,李莉莉,周叶,梁雨,潘婷婷,陆天雅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积极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负面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积极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2组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和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弹性量表评分、乳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积极心理干预是有效且可行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和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2025  Vol.  28(2):    234-238    [摘要](26)    [PDF](22)
  • 基础研究
  • 254 nm紫外发光二极管体外杀灭幽门螺杆菌量效关系研究
    张潇,彭楠,高月明,王刚石,陈红龙,丁潇楠
    目的 评估LED-254 nm短波紫外线(UVC)对幽门螺杆菌国际标准株SS1和临床分离耐药株C1的体外杀灭效果,分析比较暴露时间和辐照剂量对不同菌株杀灭效果的影响,建立量效关系模型。方法 将标准株SS1和耐药株C1体外培养后分别制备成浓度为1×106 CFU/mL的混悬液。将适量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混悬液滴入96孔板中,制备厚度为1 mm的菌液柱孔板,调整辐照距离为1 cm,接受不同时间(1、2、3、4、5、10、15 s)的LED-254 nm UVC照射。每组实验设置3个复孔,阴性对照组采用不开机的方式进行假照射。照射后,回收菌液,培养3 d,上述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3次,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杀灭率。结果 在标准条件下(菌液厚度1 mm,辐照距离1 cm),H.pylori的最小抑菌剂量(MID50)为4.89 mJ/cm2,完全杀灭阈值(MID99)为32.50 mJ/cm2,杀灭90%微生物总数的所需时间(D值)为1.62 s,杀灭时间(KT)为4.87 s。暴露时间、辐照剂量与杀灭效果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ime<0.001,Pdose<0.001)。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可通过单相指数(one-phase exponential)模型精准拟合: ytime=100×[1-exp(-1.42×t)],R2=0.988 7;ydose=100×[1-exp(-0.142×d)],R2=0.998 7。标准株SS1和耐药株C1对于LED-254 nm UVC杀灭效能响应程度不具有差异性。结论 LED-254 nm UVC可应用于H.pylori的杀灭,在体外标准实验条件下展现出快速且高效的杀灭效能,并且LED-254 nm UVC对H.pylori的杀灭效能具有普适性,不受其菌株耐药性差异的干扰。时效关系模型和量效关系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时间、不同剂量下的杀灭效果,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关键参数基准。
    2025  Vol.  28(2):    239-243    [摘要](27)    [PDF](19)
  • 临床研究
  •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营养不良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吴星辰,丁西平,乔华双,毛玉娣,黄海燕,陈琦琦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营养不良与衰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月至2021 年 1 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科住院的 283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入选患者均由专业人员进行老年综合信息评估,并分别使用营养评估量表(MNA)和衰弱量表(FRAIL)评估患者的营养和衰弱状况,统计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采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283例老年患者中,97例(34.3%)存在营养不良,186例(65.7%)营养状况正常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68例(24.0%)衰弱,215例(76.0%)无衰弱或处于衰弱前期。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个数(OR=1.408,95%CI:1.052~1.883)、糖尿病(OR=2.858,95%CI:1.414~5.774)、衰弱(OR=5.144,95%CI:2.414~10.962)、血红蛋白 (OR=0.973,95%CI:0.957~0.991)、白蛋白(OR=0.914,95%CI:0.848~0.985)、三酰甘油(OR=0.102,95%CI:0.047~0.220)是老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住院患者MNA评分与FRAIL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共病个数、糖尿病、衰弱状态、血红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应加强临床上对于营养不良的识别与管理;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与衰弱显著相关。
    2025  Vol.  28(2):    244-247    [摘要](30)    [PDF](22)
  •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β-淀粉样蛋白42、β-淀粉样蛋白40、磷酸化的tau蛋白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徐天宏,叶珊,苏兵强,盛碧婵,郭俊敏,丁文涛
    目的 研究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β-淀粉样蛋白(Aβ)42、Aβ40、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金华市第二医院诊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常规治疗3个月后复诊时是否发生VD分为观察组(发生VD,25例)和对照组(未发生VD,5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VD的影响因素;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D患者血清NFL、Aβ42、Aβ40、P-tau的表达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大梗死比例及发病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NFL、Aβ42、Aβ40、P-ta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为大梗死以及hs-CRP、Hcy、NFL、Aβ42、Aβ40、P-tau水平升高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FL、Aβ42、Aβ40、P-tau对VD均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以血清NFL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诊断效能相对最好(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大以及血清hs-CRP、Hcy、NFL、Aβ42、Aβ40、P-tau水平越高,患者发生VD的风险越高,而NFL、Aβ42、Aβ40、P-tau血清表达水平对于VD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可作为VD诊断潜在血清标志物。
    2025  Vol.  28(2):    248-252    [摘要](29)    [PDF](26)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老年人群免疫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付春毅,赵籥陶,董娟,常杰,黄大海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老年人群免疫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每年规律在北京医院老年科进行常规体检的1 18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在2018年及2020年的体检资料。收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的免疫及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比较2018年及2020年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B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及血钙、血清铁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2020年与2018年相比,免疫指标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E升高(P<0.001),免疫球蛋白M减低(P=0.002),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P<0.001);总胆固醇水平(P<0.001)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2)水平降低;血尿酸、血钾、血钙、血镁、血清铁水平均有下降(P<0.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前后,老年人群的血糖水平升高,免疫球蛋白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血钾、血钙、血镁、血清铁水平减低。
    2025  Vol.  28(2):    253-255    [摘要](23)    [PDF](22)
  • 基于年龄与盆底量表的联合模型对子宫托长期使用的预测价值
    孟冉,方政,沈迎丽,蔡巧云,胡昱如,彭程
    目的 探讨年龄与盆底量表的联合模型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长期使用子宫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348例症状性PO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1年后继续使用子宫托,将其分为继续使用组和停止使用组。收集基线数据,采用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估症状改善情况,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62例(75.29%)患者持续使用子宫托≥1年。2组在年龄、是否绝经、有无合并症、有无性生活、脱垂程度及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0.95,AUC=0.668)、PFIQ-7改善>50%(OR=0.21,AUC=0.687)及PFDI-20改善>50%(OR=0.17,AUC=0.717)为继续使用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模型显著提升预测效能(AUC=0.820)。症状缓解程度(PFDI-20评分改善>50%、PFIQ-7评分改善>50%)对长期依从性影响最显著。结论 年龄与盆底量表症状改善的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子宫托长期使用价值,较单一指标更具临床指导价值,为筛选长期获益患者提供客观依据。
    2025  Vol.  28(2):    256-260    [摘要](26)    [PDF](33)
  • 文献分析
  •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帕博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联合用药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路萝兰,赵荧荧,张小涵,居文祥,沈爱宗
    目的 挖掘帕博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6年1月至2024年9月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信息标准值、经验贝叶斯几何均值、报告比值比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检出不良反应报告有14 360份,不良反应有2 435个,不良反应阳性信号有157个,其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人工心脏瓣膜梗阻、免疫介导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心肌炎、免疫介导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免疫介导的肾上腺功能不全。结论帕博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的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信号主要集中在内分泌紊乱和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应及时关注并提出针对性的药学监护要点,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25  Vol.  28(2):    261-265    [摘要](27)    [PDF](24)
  • 老年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循证证据总结
    刘娅,董桂平,吴梅,吴新春,姚红萍,刘柳,王艳萍,许志友
    目的 评价老年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相关证据,为实施老年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学院指南网、医脉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专业学会网站发表的有关老年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出院准备服务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11月26日。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6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从入院时筛选与评估、制订出院计划、住院期间健康指导、出院前准备、出院时指导、出院后随访与评价6个方面总结了31条证据。结论 老年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干预需要结合入院时筛选与评估、制订出院计划、住院期间健康指导、出院前准备、出院时指导、出院后随访与评价等方面管理的循证证据。
    2025  Vol.  28(2):    266-274    [摘要](27)    [PDF](20)
  • 李金虎运用耳穴贴敷疗法的临床经验
    徐媛媛,李金虎
    耳穴疗法结合了中西医学说,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可促进气血顺畅、调和阴阳,激发人体的自然恢复潜能,达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作用。李金虎医生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厚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常运用耳穴贴敷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该文归纳总结了李金虎医生运用耳穴治疗的临床经验。
    2025  Vol.  28(2):    275-278    [摘要](28)    [PDF](26)
  • 综述
  • 基于人工智能与组学技术探索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叶妱阳,李玉凤,彭聪,王亮,龚文平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结核病(DM-TB)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但是,目前缺乏针对DM-TB早期风险预警的生物标志物。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生物标志物研究已从单一组学发展到多组学整合,涵盖转录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多组学整合从多个维度揭示了DM-TB的发病机制,并鉴定出具有诊断和预测功能的生物标志物,旨在降低DM-TB的患病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多组学数据的复杂性,实现了精准医疗。该文综述了不同组学技术在探索DM-TB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多组学整合中的重要作用。
    2025  Vol.  28(2):    279-283    [摘要](27)    [PDF](22)
  • 补肾活血抗衰老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论探讨与临床研究进展
    陈光,王靖怡,高嘉良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与医学问题。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在过去的30年取得了较多进展。中医药抗衰老虽然历史悠久,但各家观点不一。该文系统梳理中医传统理论,并总结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提出:肾虚血瘀是中医对衰老的核心认识,而补肾活血是中医抗衰老的重要治法。其中,补肾活血方作为补肾活血治法的代表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实践。具有活血功效的中药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以及丹参提取物丹参酮类可通过抗衰老途径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环节,而具有补肾功效的中药灵芝、何首乌、枸杞等中药中包含的活性成分单体亦可以通过抑制慢性炎症、调节脂质代谢、降低氧化损伤等抗衰老的分子途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2025  Vol.  28(2):    284-288    [摘要](27)    [PDF](19)

期刊检索

    按年期检索

    关键词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

    高级搜索

数据库收录

更多>>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
  • 波兰《哥白尼索引》(IC)
  •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总目录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分享按钮